第一个巧克力情人

      我们是幸运旅人,因为拜读了同一本

小说,日本作家三岛由记夫的青春文学的代表作《潮骚》,在对的地点,对的时间遇见了,一起到他笔下的歌岛 (今日的神岛)寻找世外桃源。

      看到他德文版的书,我不禁哈哈大笑。世界这么大,居然遇见你。是你给 我 最 美 的憧憬,有梦有奇迹。我们看了神岛的大海,也去了以《潮骚》为主题的餐厅和咖啡厅,天南地北地聊文学,聊书中的主人翁 。小 说 没 骗我,世界上最捧的美食是精神粮食。

      我们也 聊欧洲的巧克力,具 有 催 情 的 魔力。他有次到新加坡,把提拉米苏 当成伴手礼,对我说:“我现在用意大利语说,请接受我的提拉米苏!在奥地利吃提拉米苏,是你一口我一口。法国人最浪漫,是把巧克力涂在身上,让人吃进肚子里。”我调侃他,巧克力在亚洲和华人世界中倒不是那么受欢迎。成人喜欢用巧克力来哄骗爱哭爱闹的小朋友。

      他千里送来的这份提拉米苏,有柔软香甜的马斯卡彭起司和海绵蛋糕,搭配味道强烈的浓缩咖啡、杏仁酒,苦中带甜的可可粉,让我在瞬间引发的心悸、兴奋、懵朦、焦虑、愉悦等种种情绪后遗症,延续到今日,大脑还会把它记忆下来,余味无穷。

      人是非常善于联想的。我向多位欧陆甜品师傅讨教过配方和寓意。提拉米苏的味道没统一标准。他爱酒味浓,我爱可可香;酒的烈,可可的苦,味道都可能太强烈,因此,调配味道到恰到好处,就是这道经典甜品 的 成 功 关键。据说,奶奶的传统提拉米苏带有“激励我tirare mi u ” 的 寓 意,暗 喻 “ 激 励 我,接受我”。


By sagefulliving2025 May 24, 2025
最传统的潮州(米果)
By sagefulliving2025 May 23, 2025
早在写专栏的时候,排毒是我的必修课之一。周日五天采访不断,山珍海味接连上,吃完后满满的罪恶感。周末让肠胃休息,狂吃沙拉蔬果,求取营养的平衡。不然,就是参加断食排毒计划,食疗几天后回职场,继续到处吃喝玩乐。
第一阶段,榴莲和香蕉树交错栽种,直到香蕉收获果实,榴莲也从幼苗长成大树。第二阶段,榴莲之间栽种可可树,你为我遮阴,我为你透气,直到可可收获果实,榴莲也开花结果。
By sagefulliving2025 February 13, 2025
,榴莲之间栽种可可树,你为我遮阴,我为你透气,直到可可收获果实,榴莲也开花结果。
By sagefulliving2025 February 13, 2025
在西方人的饮食世界里,有一种糖,展示的是甜,也是苦;是糖,也是药。它的名字叫巧克力。这是一位比利时人告诉我的。
By sagefulliving2025 January 25, 2025
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爱钻研的那股韧劲,我对研究食材的气味、味道、口感和温度等极度敏感。35岁的一个契机,我成了舞文弄墨的美食家。 “刘佑珠专栏 - 作文做菜” 在联合早报逢时诞生,记录南洋美食的文化变迁。 跟不同族群的厨师做菜谈吃,我以为我接触到美食的灵魂,可是我看到了加工食品的增长,肥胖和相关疾病增加。我也发现了难以接受的真相 - 传统饮食习惯相关的技术逐渐失传。人工添加物开始扭曲我的味觉,甚至是维持健康所需的营养成分。更年期一场湿疹,撼动了我原本的认知。我开始反思 ,如何在美食与健康之间取得平衡?
By sagefulliving2025 January 25, 2025
那一年,我是电视节目的撰稿人,带着导播在马六甲葡萄牙村穿街走巷。受访人欧亚裔Gomez厨师的家庭故事、跟他做的菜,完全颠覆了我对殖民地饮食的认知,不仅黄梨咖喱虏获了我的胃,连马六甲黄梨挞也一并爱上。同一年,我开启了美食专栏作家的生活,记录美食记忆。 扯远了,再回到原来话题。欧洲先祖来亚洲,把巴西的黄梨和印度群岛的香料带来。殖民地时代结束,他们作为后裔,就象黄梨和香料一样,在南洋落地生根,对亚洲经济起着翻天覆地的作用。就如Gomez厨师说的,黄梨改变了亚洲的节庆料理,香料改变了亚洲人的味蕾。